您现在的位置: 金铁锁 > 金铁锁功效 > 正文 > 正文

一块湿地润ldquo两江rdquo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2 15:35:52
北京到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盛夏时节,地处滇西北高原云岭山脉南段山脊夷平面上的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绿茵如毯、山花烂漫,草甸里千回百转的溪流,呈南北走向展布,向东北方流经黎明河汇入金沙江,向南流经通甸河汇入澜沧江,形成一甸跨两江的壮丽奇观。“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守着大山以牧业为生,如今放下牧鞭守护山林,风景秀丽的湿地风光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河西乡箐花村大羊场小组牧民和阿发说。聘任为生态护林员后,守护湿地成了他的职业,身份的蝶变得益于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建立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期为5年(—年),湿地公园总面积.82公顷,湿地率为43.3%。湿地公园地处兰坪、维西、玉龙三县交界,毗邻“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片区,距老君山主峰直线距离8km,是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的重要节点。

和阿发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受益者,经过多轮湿地监测专业化培训后,聘任为湿地监测员,一年来的收入令他很满意。“我是年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年又兼任湿地监测员,每天不仅巡护山林,还承担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滥测工作,护林员年收入元,湿地监测员年收入元,加上林副产品收入,一年总收入6万元左右,我们家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阿发还告诉我们,“建立公园之前,因过度放牧和无序旅游活动造成湿地景观、生态功能逐渐消失,湿地退化现象明显。通过几年的退牧还草、退耕还湿等措施,昔日的生机又重现了,这里的山更绿了。”

张丽峰: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所长、林业高级工程师

“年,兰坪箐花甸湿地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湿地保护区内保存有丰富、独特的地质地貌遗迹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有维管束植物62科属种,其中油麦吊云杉和金铁锁两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记录有脊椎动物22目60科种,其中有滇金丝猴、灰鹤等2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胸腺猫眼蟾、贡山猫眼蟾等滇西北特有种。同时,箐花甸湿地从基质和成因分析为亚高山丹霞冰蚀沼泽,对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和河流补给起重要作用,在全国都具有独特性,保护意义重大。”

“-年度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变化并不明显,几乎没有受到污染,这里的水更清了。”湿地监测员和阿发说。良好的湿地生态,孕育出一方野生动物的乐园。滇金丝猴、黑熊、玉龙绒鼠、高山姬鼠、西南兔等多种高原野生动物常出没这里。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近年来,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鸟类51种,就地繁殖鸟40种,占78.4%;其中,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黑耳鸢、凤头鹰、雀鹰、普通鵟、斑头鸺鹠、红隼等6种。

年1月在箐花甸湿地公园监测到国家二级保动物环颈雉

年12月在湿地公园监测到成群结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血雉

年5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出没湿地公园

年1月在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

年6月在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毛冠鹿

“年冬天我在湿地看见灰鹤的身影,这里成了候鸟越冬的‘驿站’,鸟儿嬉戏的‘天堂’!”和阿发感慨。年,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西南林业大学科研监测团队,在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林地布设15台红外相机,1年多来,多次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血雉成群结队出没,旗舰动物、明星动物纷纷亮相。在过去,由于地处高原山区,平均海拔米,交通闭塞、生产方式单一,大羊场村牧民生活水平不高,是典型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村之一。

杨俊荣:箐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

“年,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后,箐花村大羊场小组牧民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当地政府安排了大羊场小组41名生态护林员,实现户均1名,其中有6名兼任了湿地管理员,有2名从事向导,有3家还开起了农家乐。年大羊场小组41户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

夏日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及当地政府每年对大羊场小组牧民进行集中培训,由林业专家讲授湿地保护知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法律法规,让牧民了解森林生态旅游接访注意事项,掌握林下产品开发与利用技术,熟悉森林草原防灭火基本技能,大羊场牧民保护生态意识明显提升,人人都是湿地公园的守望者。大羊场牧民户户端牢“生态碗”、吃起“生态饭”,自主成立了护林防火队,组建林产品专业合作社,主动融入湿地保护。

“年我家自愿从湿地保护区退出4.7亩的耕地,同年我加入了湿地管理队伍,有了固定的收入;如今,我爱人特许经营了一家农家乐,年收入10余万元,一家人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归根结底得益于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归功于绿水青山。”湿地管理员陆明军说。一端连着绿水青山,一端连着牧民发展。湿地公园建设带来了生态福利,当地群众享受生态反哺“红利”,湿地得保护,牧民得发展。大羊场小组长、护林队长陆金林随身携带小笔记本,记载着:“年,大羊场小组常驻41户人,其中林下药材种植大户6户,林产品加工11户……拟计划培养森林生态旅游服务员10名。”箐花甸湿地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滇西北高原,沉静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湿地周边原住居民以彝族为主,千百年来他们以传统的畜牧业为生。如今,像和阿发一样户户都是湿地公园的呵护者,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致富。”

罗锡良:兰坪县林草局局长

“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中,按照云南省加快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怒江全力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的战略机遇,将民族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观光、湿地草原风光与特色产业等有机融合,通过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态产品和良好的旅游服务来壮大特色产业,推动湿地公园发展,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

当地政府大胆尝试,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等措施,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矛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周边牧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奏响了牧民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统一的华丽乐章。护一块湿地,润“两江”流域;建一座公园,富一方百姓。“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是我们牧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发展机遇。”和阿发说。

通讯员: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程静君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gx/792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金铁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