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觉,就上网浏览网页,看到有几幅记录乡村“露天电影”的照片,禁不住的非常的喜欢,如遇久违的故友的感觉。
照片旁边配有文字:每当听说晚上有电影队到来,傍晚就有人肩扛着长凳,提前来到大操场,用断砖和石块,圈定各自的“领地”,然后回家匆忙地吃饭。
这勾起我对从前的回忆,我的少年时代和青春年月,看的电影几乎全都是在露天地放映的。电影有《红灯记》《沙家滨》《杜鹃山》,还有《地道站》《英雄儿女》等。
印象比较深的是《地道战》,看得遍数多了,我把屋里的红薯窖,都按照电影的方式来挖了,弄得四通八达。还得意的用电影台词说:“各村的地道都有许多高招。”
反来复去就那么几部,熟悉得台词都能背了,仍然是百看不厌。记得当年我在乡下插队时,有一回正赶上麦收时节,生产队安排我前夜干活打麦子。
可是那天晚上有露天电影,我就想方设法跟别人换班,后半夜才出工干活。结果整晚没睡觉,心里还是乐滋滋的,觉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每当看电影时,我常和放映队的小伙子套近乎,搬箱子递香烟,如此,就能坐在放映台的桌边,惬惬意意特权一把,心中感觉特别有成就感,特好。
这样的回数多了,我就把放映机那开开关关的几道程序,看到了烂熟于心。晚上在村里的大操场放过电影以后,电影放映机会在村里的办公室放一天。
有一回,我看见放映机摆在那儿,手心发痒,嘴里嘀嘀咕咕起来:放电影没有什么难的,我也会玩儿的,真的没什么难的。
旁边就有人立刻撺掇起来:把机器弄开你来放。我心中大喜,说那就试试。木箱的小铁锁随便一扭就开,于是架机器,接电源,挂片子,用白墙做银幕,开机放映。
哈哈,电影中人物全活蹦乱跳跑那白墙上了!就那样,我们一群人看了整整一个下午,过足了独自享受看电影的瘾。
乐极生悲,这事马上被放映员知道了,反映到生产队。我挨了一顿狠训,还让我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
以后看见那电影放映员,我总是灰溜溜的,再难亲近起来。不过,想想也是,真是弄坏了机器,卖我当年的口粮,怕也赔不起。
后来我作学校的老师,有时会有学生问我:老师,你小时候没有电影,没有电脑,连电灯也没有,那怎么过生活啊?
我告诉他们:虽然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也有快乐啊。比如说,看露天电影啊。
学生眨巴眨巴眼睛,似乎很怀疑,说:露天电影?夏天热死了,没有空调,只有蚊子轰炸,那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我对学生说:呵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呵呵。
作者
洛阳风雨重阳,红尘繁华,与君共阅。
图片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