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崇山间
在索玛花开的季节,走在喜德县两河口镇,处处山花烂漫,绿满山峦,花椒基地、养殖小区、中草药示范区等各类现代农林经济片区分类遍布,学校朗朗的读书声响侧山里,座座新房在山间拔地而起……
“新村新房新生活,新业新风新农村,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回顾起镇里这几年的变化,两河口镇斯果觉村贫困群众沙马惹哈会心地说道。
喜德县两河口镇距县城14公里,地处二半山区,全镇共有14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有11个,贫困户户人,主要以马铃薯、荞麦种植和饲养猪、鸡为生活保障和收入来源。整体性的落后,是镇里面临的最大发展难题和最需解决的问题。贫困如蛆附骨,一直以来这个标签横亘在两河口米到米的山脉之上。
“解决贫困问题教育是根本、住房是保障、产业是支撑,只有将这三样工作一体共推,才能从根源上拔掉穷根。”两河口镇负责人坚定地说道。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两委和帮扶队伍敲定了“教育+产业+基建”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多元化产业发展,教育脱贫项目,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三大攻坚战,实现了该镇斯果觉、瓦库等8个贫困村的户人的整村脱贫,剩余的火觉莫等3个贫困村也将于今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控辍保学”阻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镇两委通过开展专题控辍保学工作会,紧紧围绕留守儿童、贫困户子女辍学、0—18岁学龄儿童辍学问题,对标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和“七长五书”制度,把控辍保学任务层层分解,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对辍学和疑似辍学儿童少年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产业升级”添富民增收实效。依托对口帮扶援助,结合本地实际,因村制宜发展产业,在瓦尔西总村建立白芨种植基地,在甘多村建立滇重楼、金铁锁药材种植基地;在瓦库村、波振村启动亩瓜蒌种植项目;在两河口村、洛甘村、三合村、洛各村、红颜村、红星启动亩红花椒、青花椒等种植项目,形成了村村建园、产业多样复合连片发展模式,壮大产业示范片规模,实现贫困户余户脱贫。
“基建提档”保群众安居乐业。紧紧围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等关键环节,对易地搬迁、彝家新寨民房、通村通组路、肉羊集中养殖点和生猪集中养殖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附属配套、人畜分院等情况,进行全面查看梳理、测量、比对整改,筑牢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现在村里给了我们医疗、教育、住房的保障,在帮扶干部的扶持下,我家种上了花椒、蜡虫,别看一年收入能有7万多元,但村里比我收入高的村民多的是,我还得再努力,才能跟上他们的步伐。”说起现在的生活,瓦库村脱贫户莫色尔洛还不满足,他的愿望是与村民们一起奔小康。
本报记者:孙泽
素材整理:阿都木且
新媒体团队伍文吉米伍子莫沙马吉莎阿都木且
监制:伍文
总监制:马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jj/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