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锁大致划分出的类别:广锁、花旗锁、密码锁、丽江锁、西藏锁、刑具锁、长命锁、异形锁、高古锁;按材质划分为: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木锁、景泰蓝锁。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藏家收藏古锁,并不是以数量来衡量的。中国的古锁是手工艺制作,古锁精致的艺术造型和背后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是吸引藏家收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藏家走遍大江南北,或到古玩店买古锁,或到边疆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研究古锁。有的藏家不得不把一大堆质量参差不齐的古锁买回来,然后经历挑沙拣金的痛苦过程。
造型多样的古锁让人眼花缭乱,有刚强的圆形锁、半圆形锁,长方形锁,还有柔美得像古代胭脂盒的八角形白铜雕花锁,显示美好流线型的葫芦锁,谐音就是"福禄锁",意头十足。生肖锁中的狗、马、猴等立体造型栩栩如生;动物锁中,造型为虾的锁是用钥匙钩开的,鱼造型的锁则是要推开的。
古锁造型尤以鱼型为多。坊间称,鱼是夜不瞑目的,就算是睡觉也是睁着大眼睛,把鱼的造型用在锁上,就可以为人家看门。2古锁除了精巧的图案,还有直白的文字。把草书、隶书、大篆、小篆写成的文字雕刻在锁的正面、侧面,甚至是钥匙上,很有古书法的韵味。古锁的文化内涵,为本来坚硬的金属增添吉祥如意的民俗色彩。新娘出嫁时,在嫁妆箱上用"十二生肖"锁,脖子上要挂上吉祥锁;寿宴时用"福禄寿喜"锁;小孩过生日就会用长命锁。
我国锁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西周出现了青铜锁,而到了东汉才发明了金属锁,并缕有龙、豹、麒麟、龟、蝴蝶等动物及昆虫造型图案,唐代则普遍使用金银铜铁等材料制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同步发展,以铜锁、铁锁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如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开锁、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美不胜收。古锁拙中藏巧、朴中显美,富于象征的造工,内在意境的妙趣,奇诡的构思,把我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3古锁的收藏价值由年代、材质、工艺和稀缺性四个方面所决定。
首先,年代。一般来讲年代越古老的藏品越值钱,但是对于古锁来讲,由于很多种原因,宋代的铁锁、明清的铜锁反而更有价值。尤其是明末清初的铜锁,不论是实用价值还是艺术水平都有极大进步,出现了很多精品锁具。
第二,材质。古锁按材质分为木锁、金锁、银锁、玉锁、铜锁、铁锁、石锁、景泰蓝锁等。材质越贵重,锁的价值就越高。比如说,金锁、银锁、玉锁比铜锁、铁锁、木锁的收藏价值更高。
第三,工艺。中国传统锁具是手工艺制作,工艺越精湛繁复的锁价值就越高。从技术水平上看,古锁又分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以及制模铸造等。外表精致,雕刻逼真、花样繁复的锁具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第四,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古锁也不例外。那些存世量稀少的密码锁、文字锁、暗门锁、倒拉锁以及各种造型逼真的人物锁、动物锁的价值就更高。中国传统古锁中除了常见的正开、反开外,需两把钥匙同时开启的“鸳鸯锁”,用钥匙插入机关,对锁连击三掌才开启的“三巴掌锁”,需要四把钥匙四面齐开的机关锁,还有些是需要对上诗句的“藏诗锁”。像这样罕见的锁,自然更受收藏投资者的青睐。
4由于古锁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其收藏和投资前景非常看好。现在正是进入古锁收藏的最佳时机。因为现在古锁的收藏价值才刚刚被挖掘,一般来说价格比较低,升值空间大。而且此类收藏正处在起步阶段,收藏的人少,也容易收藏到精品。
鉴别古锁有窍门,鉴别锁是不是仿品,先看花纹,摸上去感觉没有凹凸感的,用化学方法“腐蚀”出来的图案就有可能是仿做的。然后还需要检查锁的工艺,看两端有没有拼接的痕迹,还需要打开锁看看里面的簧片是不是焊上去的。对于密码锁来说,从雕刻的文字就能看出真伪。毫无书法美感的字体,极有可能是仿品。
第三届民间国宝征集乐藏天下旨在辨伪存真,传扬国粹精华,建立藏友交流平台。民间国宝征集两届十三期,共有多位藏友千余幅藏品参与评选,免费鉴定百件藏品,现在,民间国宝征集第三届再次起航。参与方式:将您认为符合条件的藏品以图片方式直接发送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jj/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