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金铁锁 > 金铁锁论述 > 正文 > 正文

节气纷至middot寒露秋风落叶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7 12:42:56

廿

寒露

当中秋月一点点被夜色吞噬

直到只有半轮

白霜就趁着夜晚爬上叶上枝头

寒露,一个连接仲秋末秋的时节

悄然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①

近日在长沙的小伙伴们不难察觉

秋风总是裹挟秋雨往面上冲

外套也渐觉单薄起来

寒露未至

寒气却已经泛了上来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正值北雁南回季

又赶上双节假期的尾巴

鸟儿时常和载着羁旅客的列车同行

嘶鸣和鸣镝声融为一体

不知是谁的思念拖得很长很长

回荡在辽远的大地和天空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

大水,海也”②

秋季蛤蜊盈筐

古人将它和雀鸟藏的现象联系在一起

认为蛤蜊是小雀儿变的

绞尽脑汁也没想出缘由的人们啊

把这叫做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桃桐之华在寒秋悄然无踪

秋菊悄悄登上了舞台

没有馥郁,没有艳丽

却成了草木零落中婷婷的一抹生机

开得恣意而潇洒

河南开封、福建厦门菊花展正如火如荼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去一饱眼福

寒露习俗登高

寒露时节

绝大部分地区已是深秋景象

满山飘红叶,景色宜人秋意浓

是登山赏景的最佳时机

而且寒露节气往往与重阳节相逢

久而久之寒露登高也变成了一种节气习俗

每当到了寒露这一天

人们就会结上三五好友或是家人

迎着猎猎秋风

踏上登高之行

观遍尽染层林

吃花糕

花糕是寒露的代表食物

据《西京杂记》记载

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

即最初的重阳花糕

“糕”“高”同音

花糕,取其步步高升之意

一口花糕,万事皆高

饮菊花酒

寒露到,菊渐黄

饮菊花酒是寒露与重阳的古老传统

菊花酒有长寿酒的美称

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之效

秋日温酒,与月对饮

辟邪祛灾,去病延年

喝寒露茶

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

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

谓之“正秋茶”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

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

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

适当地饮用既可滋养身心

又可免燥火袭人之扰

寒露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斋心》

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木芙蓉》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池上》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寒露养生起居调养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

在作息方面,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在疾病方面,寒露时节,应注意保暖,天冷及时加衣,以免感冒。

饮食调养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饮食调养的重点,应放在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上。宜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节气的养生汤水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

秋意浓,凉气重

今年的寒露在阴云细雨中到来

千里寒霜之下

不灭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让我们守秋望冬,期待光风霁月

用努力为自己燃起一捧不熄之火

注释:

①寒露: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②雀入大水为蛤:《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END

出品:“星空”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文字:龙颖婷王馨

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

编辑:张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ls/7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金铁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