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7月我和县文化馆刘盛琪馆长一起听了六步溪陈代贵、毛桂庭、伍桃花、伍云珍等村民朋友唱的那古老而又高亢的山歌《郎往辰州来》后,我就一直觉得他们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步溪的宝贝和最美的风景!我也一直想跟这些民间高手学唱这首歌,并也曾反复跟着他们的录音学过几遍,但感觉特别难,尤其是调太高,唱不上去。我想,也许,这么好的嗓音只有喝着六步溪山泉水生活的人们才具有,这么高难度的山歌也只有住在六步溪那样的高山上的人们才能唱出来。因此,去年8月中旬我去六步溪采风学习时,只学会了《五更金鸡》。
在今年8月初的我县第二期山歌培训班开班典礼上,我们又有幸把着几位村民请到了现场再次为大家演唱六步溪这首高难度的山歌《郎往辰州来》。我再一次被震撼。我想我还是要挑战一下自我。于是,也用手机录唱了一遍。当然,我知道,与我的老师、这首歌的原唱者们相比,我还差得远。
我的四位老师:伍桃花、陈代贵、伍云珍、毛桂庭。
男:郎往辰州来,路边黄花开,路边黄花开得乖,
合:采花来。
女:郎唱山歌妹不来,坐在山坡青石台。
男:打把镰刀对起把,砍条大路姐好来。
男:我郎下金街,
女:叫郎带锁来,
男:叫郎带把什么锁?
女:带把金锁、银锁、铜锁、铁锁,鹞子翻身锁,鲤鱼倒须锁。我前门锁到、我后门关到,不等乱人开,只等我郎采花来。
六步溪毛桂庭大哥告诉我:
早在明代,六步溪这里古木遍地,飞禽遮天,走兽成群。相传明代中期,有位辰州府沅陵县的土家族老人带着妻儿打猎误入深山,独立开荒营生。明末清初有毛姓和吕姓沅陵县避难逃至此地,到清乾隆年间,续有李、罗、周、张、刘等从新化、怀化搬迁而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至今已发展到22个姓氏。
六步溪此地森林密布,地势险峻。开荒的各族、各姓氏的人们为多占山地,各居一处。单独开荒种地,常被野兽袭击、跌落山崖。开荒时便请来自己老家的兄弟姐妹,以及本地定居的左邻右舍来帮工。农耕季节,人们早出晚归,为提高注意力,防止猛兽袭扰,大家吹着牛角,敲上锣,打起鼓。劳作期间大家互来互往,少男少女互生情傃,劳作间隙就以对歌的方式表达对自己心仪之人的爱恋。你来我往时,其他人也跟着起哄,大家一起吆喝,谁也不知道自己爱慕谁。
帮工助力的风气也逐渐形成,各姓氏之间喜结连理,随着人口增加,歌曲开口即来。为了更加丰富山歌形式,又加入了引歌号子,渐渐的把字句规律化,歌韵条理化,词语趣味化,变成了引歌号子、押韵歌曲、即兴号子,即分开又组合的传唱方式。同时为提高助工劳作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开荒,提升劳动效率。人们以敲锣打鼓,助工男女之间就用对歌方式开始辛勤劳作的一天。后来人口逐渐增加,演唱变得过于杂乱,演变成了劳作时选择嗓子好的乡亲敲锣打鼓,引唱歌号子,起调歌曲,劳作的人们跟着附和。
常青藤LY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zz/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