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今年的三伏天显得格外闷热,最近天气连日达最高温度
在室外待上不到几分钟就大汗淋漓,
长时间在室外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尤其是老年人,
更要注意防暑降温。
中暑主要有哪些症状当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状态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从而发生热量蓄积、体温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暑温致病,风、暑、湿三气夹杂,发病最骤,变化亦速,其症状不一,或高热、面赤、心烦、口渴,甚则昏厥、抽搐;或上吐下泻,四肢厥冷。因暑病急,伤元气最速,此乃举其大概。脉象不一,或洪或芤,或细数,或濡缓,或隐而不显。舌色多赤,或绛或紫,苔或白或黄,或无苔。治法可“先用辛凉,次用甘寒,终用甘酸”。初起头痛身热,微渴,心烦有汗,脉右大于左,可用六一散。
中暑的治疗胃阳弱者,绢包煎汤服。或用二鲜饮。
热重者,脉洪火,身大热,大烦渴,大汗出,宜以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脉芤者加人参(以沙参代之,玉竹亦可用),此乃纯热不兼湿之证,名为中暍。若夹湿身重者,宜白虎加苍术。
若兼暑湿闭滞,表实无汗,舌苔白秽,可用新加香薷饮。有呕吐加鲜藿香;若心烦,舌赤,苔黄加黄连,小便短涩加六一散。
若汗多,脉散大,喘渴,欲脱者,急用生脉散;若暑邪入营,神昏谵语,可用清营、清宫加减酌用;至宝丹、牛黄丸、紫雪丹亦可随症选用。
若邪入厥阴,证见消渴烦躁,神昏谵语,时热时厥,或吐蛔者,可予连梅汤或用椒梅汤。
合理饮食,夏季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出汗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饮一些淡盐开水以适当补充盐分。
还可以选择中医特色的代茶饮:如绿豆汤或绿豆饮(也可以加一两片薄荷叶)、桂花酸梅汤(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金银花茶(金银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薄荷凉茶(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等都具有清暑降温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喝丝瓜汤、冬瓜汤、西瓜翠衣饮(西瓜皮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还有南京人比较喜欢喝的菊叶汤、鸭舌汤等也是夏季推荐的食物。
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号(省教育厅东侧)佛慈养生堂。
每日8点30—下午21点
—
养生堂地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gx/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