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金铁锁 > 金铁锁功效 > 正文 > 正文

夏末养生小技巧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9 14:51:48

随着季节的转换,很多人会出现一些身体的不适反应,而适宜的养生措施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

心理宜清静中医认为入秋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容易产生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秋季养生要调摄精神,要保持神志安宁,心平气和,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从而使人心情愉快。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切忌火爆脾气,因躁能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此外,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能够让人胸襟开阔,使人心情愉悦,胸中郁积一扫而光。

除秋燥养肺阴燥是秋季的主气,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我国自古有燥令伤肺之说,入秋以后气候日渐干燥,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脱落、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这时如果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忽冷忽热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此时症状也往往加重。所以,秋天要特别关心肺,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生梨、甘蔗、荸荠、柚、枇杷等,都有很好的养阴润肺功效,也可选用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它们都具有良好的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健脾胃,饮食宜清淡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有溃疡的患者更易复发。所以,患有慢性胃炎或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炎夏和初秋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勿进油腻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还可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末秋初喝什么汤?

1、绿豆炖老鸽汤

南方的夏末秋初依然是暑热异常,常会引发皮肤疾患,轻则长痘痘、毛囊瘙痒等,重则疖、痈积发,如中医所说为暑湿浸淫、热毒蕴结等所至。绿豆炖老鸽滋阴清热、拔毒排脓,且带滋补功能,为这些皮肤不适的调理之饮。绿豆则能清热解毒,而鸽则宜取老鸽,因其药膳功效强。此汤还是疖症的有效药膳汤品。

材料:绿豆30克、生地15克、老鸽1只、生姜3片。

做法:绿豆浸软;生地漂洗;老鸽宰洗净,去脏杂。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4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

2、石斛麦冬煲猪心

长夏时人们常因暑热和秋老虎流汗特别多。中医认为汗为心液。所以养心护心尤为重要,以养阴益胃的石斛,养阴生津的玉竹,养阴清热的生地炖猪心,略带清香的中药气味,又不失醇和可口,能滋阴生津,养心益气。

材料:石斛、麦冬各30克,生地25克,莲子20克,猪心1个(剖片),猪瘦肉克,生姜3片。

做法:前四者各洗净,稍加浸泡,然后与后三者共置瓦煲内,加清水约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2.5小时,加入细盐调味即成。

3、虾皮丝瓜汤

夏末秋初,是丝瓜丰收的季节。丝瓜味道清香,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提供的热量仅次于南瓜,在瓜类中名列第三。丝瓜味甘性平,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行血脉、下浮汗等功效。虾皮配以丝瓜煮汤,可补充夏季流失的大量水分和钙质。

材料:丝瓜1根,虾皮10克,香油、精盐、植物油适量。

做法:丝瓜去皮洗净、切成片;将炒锅加热,倒入植物油,热后加入丝瓜煸炒片刻,加盐加水煮开;加入虾皮,文火煮两分钟左右,加入香油即成。

4、银耳枣仁汤

夏秋季白昼时间较长,闷热的天气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许多人一天只能睡上四至六小时,甚至通宵难寐。而银耳枣仁汤对夏日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材料:银耳15克,酸枣仁20克,冰糖25克。

做法:将银耳15克,洗净泡发,酸枣仁20克,用布包扎,冰糖25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煮熬成汤,弃枣仁,即可服用。

5、南杏仁雪梨汤

秋天来了,白天和晚上的气温相差较大,这样的天气很容易易出现肺热咳嗽,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南北杏有理气平喘、化痰涎、止咳嗽之效,雪梨性寒汁多,能增加人体津液,由津入血,由血入肺循环,故对血热津伤之肺燥者有一定疗效。

材料:南北杏仁各10克,雪梨1个,白糖30克。

做法:先将南北杏仁用水稍浸去皮;雪梨去皮和核,切成四块。炖盅内注入毫升清水,放入南北杏仁、雪梨和白糖,加盖隔水炖1小时,便可食用。

夏末秋初喝什么汤?还有3道养生汤适合夏末初秋食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它们的做法。

6、沙参玉竹蚬鸭汤

正是夏末秋初之时,鼻部、咽喉,支气管等都易于受累,此时煲烫又宜既要清暑邪之余威,又要防燥邪之伤肺。本汤既有沙参、玉竹的滋阴清肺,养胃生津,又有蚬鸭的补中益气,和胃消食,三者合用,既清又补又养,对于热邪未尽,阴津微伤,虚火上升之体,实乃清补之良汤。

材料:北沙参30克,玉竹30克,蚬鸭一只,味料适量。

做法:先将蚬鸭剖杀,去除毛及内脏,洗净血污,砍成粗件备用。北沙参与玉竹分洗净,然后将上述汤料同放进汤煲内,先用中火,后用文火焖煮一个半小时,加味料。

7、塘葛菜生鱼汤

广东民间称野葛菜为塘葛菜,有清热祛湿,利水祛烦之功效。生鱼营养价值甚高,为药食俱佳之物,中医认为能补脾利水,益胃消肿,益阴壮阳,养血补虚,养心补肾,益精髓,活脉络。塘葛菜煲生鱼是广东民间有名的清热利水,滋阴益阴的汤水,对夏末秋初腰膝酸软尤佳。

材料:鲜塘葛菜克,生鱼1条(约克),瘦肉克,蜜枣3枚。

做法:生鱼去鳃、去鳞、洗净,用少许食油在铁锅内煎至金黄色。加入少量开水与上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煲2小时,以盐调味,便可饮用。

8、芥菜咸鱼头豆腐汤

芥菜有宣肺、祛痰、温中、利气的作用。还有小柴胡之称,意为它具有发汗散热之功。广东民间认为咸鱼头入汤,能清热、去虚火。豆腐香滑可口外,能去热、润燥、生津、解毒。三者合而为汤,味道鲜美可口,为夏暑秋热时的下火、清热、生津的家庭靓汤。

材料:芥菜克、咸鱼头1个、豆腐3块、生姜4片。

做法:芥菜洗净,切段;咸鱼头去腮、洗净,切对边,置沸水中稍滚片刻,洗净(即汆水);豆腐切小块。在镬中加清水0毫升(约6碗量)和姜,滚沸后下鱼头滚约20分钟,续下豆腐、芥菜滚约15分钟,试味后下盐或不下盐。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国加盟监督免费--

有意咨询艾制品可在评论区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gx/8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金铁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