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突穴,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水穴、水泉,属手阳明大肠经,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扶突穴有清咽消肿,理气降逆,有理气开郁,清利咽喉的作用,为甲状腺手术常用麻醉穴之一。
扶指旁边,突即隆起,指喉结,此穴在喉结旁,故名扶突。
突,泉名,又跳也,冲也凸出,突起之意。古有“铺四指为扶”之说,扶约当手之四横指,等于同身3寸,该穴位于喉结突起旁开一扶,故名之。
亦曰本穴抚之突突应手,有如水泉涌突之状,因名“扶突”。
水穴《外台秘要》,水泉,水突《经穴汇解》。
扶突。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水穴、水泉穴。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故名水穴、水泉穴。
1、标准定位:
扶突穴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扶突穴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
2、扶突穴怎么找
正坐位。头微侧,手指置于平喉结的胸锁乳突肌肌腹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正坐位,头微侧仰,先取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的廉泉,再从廉泉向外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
3、穴位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颈血管鞘的后缘。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穿过深筋膜处,并有面神经颈支、副神经和颈外动脉分支分布;再深层有颈血管鞘。
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
为天部层次提供水湿,清润肺气。
扶突穴有清咽消肿,理气降逆,有理气开郁,清利咽喉的作用。
天鼎如炉灶,扶突犹如烟囱。用其通畅之力,泻除幽郁之火,治暴瘖、气梗、喘息等症,与任脉之天突义同。
颈部之腧穴有三突,天突穴以通天气,水突穴以利水谷之气,扶突有扶天突、水突以利气机而理气化痰、清利咽膈之功。
扶突穴主治咳嗽,气喘,咳逆上气,咳嗽多唾,喉中痰鸣,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吞咽困难,膈肌痉挛,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咽喉炎,急性舌骨肌麻痹,低血压等。
扶突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扶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等:如咳逆上气、喘息、咳嗽多唾、咽喉肿痛、暴瘖、瘰疬、瘿气、吞咽困难等。
现代又多用扶突穴治疗膈肌痉挛、甲状腺肿大、咽喉炎、急性舌骨肌麻痹、低血压等。
扶突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暴喑,瘿气,瘰疬等。
扶突穴主治咽喉肿痛,瘿气,暴喑,舌根出血,瘰疬;咳嗽,气喘,喉中痰鸣。
五官科系统疾病: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舌骨肌麻痹,嘶哑,咽喉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膈肌痉挛,唾液分泌异常;
其它:喘息,低血压等症;
扶突穴为甲状腺手术常用麻醉穴之一。
治法:寒则补之,湿热则泻之。
针刺方法
一般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现发紧发胀之感。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现发紧发胀之感。
注意:针刺不可过深,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凡穴下有跳突者,以指甲深掐,然后下针,防伤动脉。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温和灸5~10分钟。
食指和中指并拢,以指腹按压扶突穴,每次左右各按压3分钟,可缓解咳嗽气喘。
扶突穴配天突穴、水突穴、合谷穴治瘿气。
扶突穴配太溪穴、天突穴治喉鸣。
扶突穴配合谷穴、颊车穴、外关穴,治痄腮、暴忤气哽。
扶突穴配天突穴、天溪穴,有行气利咽喉作用,治咽喉病。
扶突穴配天突穴、合谷穴,治咳喘。
扶突穴配大椎穴、合谷穴,有清热利咽作用,主治暴喑,咽喉肿痛。
扶突穴配合谷穴治瘿气。
牵正穴位位置及其按摩牵正穴治疗面瘫的方法介绍!
内迎香穴怎么找?按摩内迎香穴的好处及其按摩方法介绍!
按摩水沟穴治疗鼻炎及其掐水沟穴(人中)的急救方法介绍!
针刺颧髎穴缓解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其颧髎穴的位置!
针刺手法精要每日一穴打卡学习?注:本文摘自网络。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编辑:栀子核对:百会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