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金铁锁 > 金铁锁主治 > 正文 > 正文

中医养生立秋后养生,看中医怎么说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9 14:51:48
中科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jyfw/

医院--中药房

点击下方连接查看↓↓↓

霸王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添年堂中药房

医院--中医专家

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名中医朱永和主任医师坐诊霸王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添年堂蒙中医馆)工作剪影

中医世家-王全仁中医传承人妙手仁心

到了立秋气节。从理论上说,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随着一个新的季节开始,我们的养生指南也得随之而变。对于立秋后的养生,我们来看看中医是怎么说的。

立秋·养生

首先,从养生方向上看。中医主张“天人合一”,养生必须符合季节的属性。按照我国传统的“五行”理论,秋季在“五行”中的属性为“金”(要不怎么叫“金秋”呢),而在人体十二经络中“肺经”的属性也是金。所以立秋后的养生方向应该是以肺经为主。

然后,再来看养生的方法。这与秋季的气候有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逐步盛行北风,南风逐渐减少,随着北风而来的是北方干燥的冷空气。因此秋季自然界存在的邪气主要是“燥邪”。秋季易发生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心情烦燥等状况,就是“秋燥”所致。按“燥则润之”的原则,我们的养生方法应是“润燥”。而燥邪属阳邪,所以在润燥的同时还应该通过“滋阴”来抵御。

两者结合起来,立秋后的养生总则应是滋阴润肺、养阴清热、润燥止渴。

同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金秋之际还可能因金太盛发生“金克木”,从而影响肝经(肝经属木),所以适当的护肝、养肝也是需要的。

另外,必须提醒的是:立秋只是理论上入秋,并不意味着秋季真正到来。特别是南方,实际上夏季并未过去。不要忘了,今年的立秋正好处于“三伏”中的末伏,暑热正当头呢!即使是北方也还有“秋老虎”,立秋后暑气一时也还是难消。因而夏季的清热祛湿、养心宁神的养生行为还不能马上停止,至少要持续到“处暑”节气。

此外,秋季又是补充夏季的消耗,为越冬做准备的季节。可以开始“收”与“养”了,可考虑“益中补气”等进补,即所谓“贴秋膘”。不过在秋季前期,因暑热尚在,也不宜盲目大量进补,应是适量调理。

中药养生

中药中有许多适合秋季滋阴润肺、润燥清热、养护肝胆的食药兼用的药物。如银耳(滋阴清热、益气和血)、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莲子(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枸杞(滋补肝肾、润肺明目)、百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杏仁(润肺、散滞)、川贝(润肺、止咳、化痰)、西洋参(补气、养阴)、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等。都适于制作各种养生药膳。

起居方面

进入秋季,应该顺应“收、养”的需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有利于收敛阳气,早起可使肺所舒展。运动也不宜运动量过大,应开展些轻松平缓的项目。老人及体弱者尤其要注意。

秋燥易影响心态,入秋后更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注意情绪的平衡。

立秋后白日可能仍保持夏天的热气,但晚上气温下降较快。我们不能仍保持夏天贪凉的习惯,睡觉时至少要用被子保护好腹部。以免晚上受凉。

饮食方面

1、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柑橘、葡萄、柿子、苹果、莲藕、菠菜、豆浆、猪肺、蜂蜜、橄榄、芝麻、核桃、鸭肉、龟鳖肉、乌骨鸡等。

2、适时补充水分,应对秋燥:多饮温水,或吃些滋阴润喉之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

3、口味宜“少辛多酸”:因为在五行中酸味属“木”,人体经络中肝经也属“木”,酸味食物多有护肝作用。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而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酒,以及油炸、干燥、膨化类的食物,均有助燥邪,应少吃。

养生食谱

1、红枣银耳莲子羹

银耳半朵、去心莲子40-50颗、红枣6颗、枸杞10-20粒、冰糖适量。

1)银耳和莲子提前泡发至少2小时,泡发后银耳撕成小碎片;

2)银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关火后再焖1小时;

3)加入莲子、红枣、枸杞、冰糖,再次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20分钟,关火后焖1小时。

养阴润肺、养心安神、美容养顔。

2、川贝炖雪梨

雪梨1个、川贝5克、冰糖适量。

雪梨切去蒂部,挖出梨心。将川贝、冰糖嵌入雪梨内部,盖回蒂部,用牙签固定。放入炖器皿内隔水炖45分钟。

清热、化痰、止咳。

3、沙参玉竹老鸭汤

老鸭1只(约克)、北沙参60克、玉竹60克、生姜2片。

1)将两种药材洗净,沙参沥干备用,玉竹放入清水浸泡30分钟,生姜去皮切片。老鸭洗净剁块,再洗去血水备用。

2)将鸭块放入汤锅中,一次性加足清水,不盖盖子,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30分钟。关火后用勺子撇去汤面上的鸭油。

3)放入沙参、玉竹和姜片,盖上盖子,继续小火煲1个半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

滋阴清肺、养胃生津、除虚热。

部分来源:健康进行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zz/8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金铁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