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又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白参等,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沙参味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体轻气和,升而微降。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肺痿痨嗽,痰中带血,喉痹咽痛,津伤口渴等病症。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药用宜忌:风寒咳嗽禁服。
提示: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之分,北沙参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等。临床应用时,应将二者加以区别。
沙参的故事:
沙参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几千年来,关于沙参的故事也有很多,而流传最为广泛的莫过于下面这则了。
话说很久以前,莱阳城南胡城村,有一个青年,人称张郎,自幼丧母,十岁丧父,孤单单地一人过日子,为人老实勤快。他把父母留给他的二亩薄田整得地平土深,全部种上了沙参。他想用这二亩沙参盖三间房,娶个贤慧漂亮的媳妇。
因此,他天天守在地里,除草、捉虫、浇水,一刻也不肯闲着。二亩沙参长得非常好,比财主“斜巴眼”家的好上几倍。“斜巴眼”以为张郎的地里有参神,几次派人要用二亩好地换他那二亩沙参地。张大哥都一口回绝了,恨得“斜巴眼”牙根痒痒。
眼看着沙参收成的季节快到了,张郎在地头上搭起一个小棚子,昼夜守护着参田。张郎见沙参棵棵长得象小孩胳膊一样粗,有的还带着胳膊腿儿,象个招人喜爱的胖娃娃。喜得心里象吃了蜜一样的甜。这沙参是他的希望,他的幸福,他要盖房娶妻,要过美好的日子。他太喜爱这遍地沙参了,于是便捡了两棵最大的,用盘子盛着,恭恭敬敬地供在他的小棚子里。
一天晚上,张郎躺在床上,刚一闭上眼睛,一个天仙般的姑娘就站在他的面前,可是一睁开眼,那姑娘又不见了。一连几次都是这样,那姑娘十七八岁的年纪,杨柳般的腰身,杏儿般的双眼,加加的脸蛋,粉皮细肉,两腮有一对浅浅的酒窝,微微一笑,露出两排洁白整齐的牙齿。一身乳白色衣裙拖到地上。张郎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如此俊美的姑娘。一连几个晚上都是这样。
不久就到了沙参收获的季节了,张郎把收下的沙参堆在一块,仔细地用苫子苫好,准备明天拿到集上去卖。然而,天明以后,一大堆沙参一棵也不见了,张郎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扑通”一声栽倒了,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只见身旁坐着一个姑娘,他仔细一看,和那天晚上见的那个姑娘一模一样,张郎一阵激动,立即抓住了她的手。
姑娘轻轻的告诉他,沙参是被“斜巴眼”偷去了。她是沙参姑娘,见张郎勤劳善良,又如此珍爱沙参,愿同张郎结为夫妻。张郎一听,激动的心都要跳出胸膛,慌忙朝沙参姑娘跪下行礼,沙参姑娘连忙扶住他,当天二人拜了天地,结为夫妻。
不久,这件事就传到“斜巴眼”耳朵里,他立即带了三个狗腿子来到张郎家,说张郎拐骗良家女子,要送衙门治罪。他一挥手,三个狗腿子朝张大哥扑来。“斜巴眼”自己则猛地抱住了沙参姑娘。张郎顿时气得七窍冒烟,顺手抓起一条棍子打倒了两个狗腿子,又举起了棍子朝“斜巴眼”砸去。“斜巴眼”急忙松开沙参姑娘,和三个狗腿子连滚带爬逃走了。
“斜巴眼”逃走后,沙参姑娘拉住张郎的手说:“咱们快逃吧,他们还会回来的”。于是沙参姑娘和张郎便连夜逃往东北长白山,仍然以种沙参为业。东北人为了纪念沙参姑娘和张郎,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戏了进行传唱。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中方剂剂量请咨询专业医师
END
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tiesuoa.com/jtspz/7691.html